2024-12-26 14:51:57 | 65升学网
2022年上海高考本科普通批次设置24个平行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填满各批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以只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本科招生批次按录取顺序分为:①综合评价批次;②零志愿批次;③本科提前批次或本科艺体类批次;④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批次;⑤本科普通批次。
志愿设置:
(1)综合评价批次设置4个平行志愿。
(2)零志愿批次设置3个平行志愿。
(3)本科提前批次设置4个顺序志愿。本科艺体类设置甲、乙两个批次,各设1个顺序段志愿和10个平行段志愿。
(4)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批次设置4个顺序志愿。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针对零志愿批次设置1个志愿,针对本科普通批次设置3个平行志愿。
(5)本科普通批次设置24个平行志愿。
本科阶段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模式。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作为本科录取时的基本依据,同时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本科阶段以院校专业组方式开展招生。院校专业组由高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不同专业(或大类。以下统一简称为“专业”)的科目要求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
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高校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
65升学网(https://www.65sof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可以报几个志愿的相关内容。
一般每个录取批次可以报4-6所大学,每个大学能报6个专业。由于各个省市志愿填报情况不同,所以报考学校专业个数也不统一,具体如下:
以普通类本科批为例:
1、新高考地区(14个省市):
1)福建、江苏:最多可填40个志愿;
2)广东、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个志愿;
以上5个省份都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每个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3)河北、重庆:最多可填96个志愿;
4)辽宁:最多可填112个志愿;
以上3个省市都是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类)+院校就是1个志愿,没有专业服从调剂选项。
5)上海、海南: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24个志愿;
6)北京: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30个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最多可填80个志愿;
8)山东: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最多可填96个志愿;
9)天津: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A段最多可填50个志愿,B段最多可填25个志愿。
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法:
1、确定志愿填报信息查询渠道
学生们会领取到招生计划专刊、录取资料汇编、招生百问等纸质材料;网络时代,如果习惯于网络查询,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阳光高考网、各高校的官网是可靠的信息来源。江苏省考生利用“江苏招生考试网”查询信息也比较方便,其中首页有一项“大数据中心”,点开后会有专业大数据、高校大数据等信息,十分丰富且有用。各类官网上都可能看到高校招生简章、专业和院校介绍、招生计划等重要的信息。这样的渠道,官方、权威、可信。
2、初选志愿形成细目表
初选志愿,要制作一份细目表。大致操作是这样的:①依据分数排名,圈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一定要依据排名!分数相对值的参考意义更大,绝对分数每年都是在变化的。②在圈定的高校名单里,分地区(根据距离远近、经济发展水平、心理认可度等进行分类)确定初选地区。③初定院校和专业,至少分三类:冲、稳、保。
3、再选确定拟报院校和专业
针对形成的初选细目表,分类、逐个查询拟报院校和专业,查询院校的招生简章、在本省的招生计划、近三年在本省招生的投档线和分数段、招收专业在本省录取分数的排名,明确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招生人数,结合自己的体检报告、英语口语等级等,不要误选,造成志愿无效。 65升学网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一、选择院校
要重点关注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社会评价、录取分数、所在城市等因素,依次选定目标学校,透过院校名称辨析专业内涵。
二、选择专业
要重点关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等,大体判断目标专业学什么、怎么学、是否适合学、学完干什么。
三、同意调剂
建议所有志愿都要同意专业调剂,同意调剂意味着增加了录取的机会。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因而落榜。
高考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平行志愿是指在一样的录取分数线内,会报考多个学校,而且这几个学校就是平行志愿,但是都是以高考的第一志愿来看的,是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前后,所以对于很多的考生来说,实行平行志愿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填报平行志愿的时候,尽量把好的学校放在第一位,如果平行志愿的第一个学校录取了,那么系统是不会看第二院校的,所以在报考平行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一下这个地方。
高考各录取批次的含义:
由于在各省(区市)招生录取的高校较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于是将不同层次的院校分批进行录取,由此形成录取批次。录取批次大致分为:
提前批录取院校:含军队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教育部直属师范本科院校、空军招飞、民航招飞院校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专业)。
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专业)。
本科第三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的联办学校。
本科第二批:为除本科第一批和第三批之外的普通高校。
专科第一批:为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专科)和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专科第二批: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高职学院、民办高校、普通高校联办校、成人高校和电大的普通高职(专科)。
以上就是上海高考本科志愿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上海高考平行志愿和征集志愿补录大学规则政策)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65升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65升学网:www.65soft.com四川高考填报志愿时间 普通类截止时间为6月26日12:00、艺术体育类截止时间为6月29日17:00。 1、普通类。 高考志愿安排在通知考生成绩之后填报,其中本科提前批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6日12:00,其余本科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9日17:00,专科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7月5日17:00。对口招生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9日17:00。 2、艺术体育类。 艺术体
上海高考24个平行志愿怎么填 上海高考24个平行志愿填写技巧: 确定目标城市或省份,考察目标高校,分析各专业选课要求,按照分数和兴趣排序,填写志愿并明确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以专业为依据的填报方式,关注高校专业设置和分数要求,按分数和偏好排序,考虑专业志愿组内是否喜欢所有专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建议在风险可控情况下,选择喜欢的专业。 高考平行志愿的三种模式包括:完全平行
2023年湖北高考专科志愿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往年湖北高考专科志愿填报有两次机会,第一次集中填报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2日,第二次集中填报时间为8月8日至8月11日。 湖北高考专科志愿设有两个批次:高职高专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普通批。 高职高专提前批包含定向培养军士、司法等专业及经同意的其他院校普通类专业。在平行志愿中,考生可填报不超过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选报不超过6个
高考志愿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高考志愿可选4至6个学校,每校填6个专业,同时可选择服从调剂,共有多达数十个院校专业可选。若志愿填报得当,录取机会大大增加。不同地区志愿数量有所差异,如浙江可报80个专业,而天津、江苏则分别为本科A段50个、4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限报6个专业。 志愿填报策略重要,需合理规划。学校选择应兼顾分数与性价比,从“不太可能录取”至“一定会被录取”排列,以增加被
安徽高考征集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1、安徽省高考“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完成的计划及院校追加的计划,面向批次线上未录取考生“征集志愿”;同时,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也可以据此计划填报“降分征集志愿”,作为批次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降分投档的备档。“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均包含A、B、C、D、E、F、G、H八所院校志愿(其中高职批设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2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录取规则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录取规则主要包含五点内容。 首先,高考成绩是录取的关键依据。学校会按照学生的总分和各科成绩进行排名,以此作为录取标准。 其次,专业要求也是录取的重要因素。不同专业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和科目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专业。 招生计划的制定对录取有着直接的影响。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招生名额,学校会根据计划进行录取。
河北96个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河北96个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如下: 普通类:录取批次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等四个批次。 本科提前批:分为A、B、C三段,每段为一个独立的小批次,依次进行录取其中,本科提前批A段包括有政治考察、面试、体检等特殊要求的国家专项计划军队、公安、司法等本科专业。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顺序志愿模式。设1次集中填报志愿和1次征集志愿,每次可填
2024年江苏高考专科志愿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4年江苏高考专科志愿规则如下: 专科批次设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专业组含6个专业志愿与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江苏高考专科志愿数量为40个院校专业组。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招生(B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志愿设置1个院校志愿,包括6个专业志愿与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体育类专科批次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专业组含
2025-01-17 11:00:49
2024-12-29 04:52:09
2024-12-27 11:51:22
2025-03-05 15:39:11
2025-03-03 03:18:45
2025-01-28 12: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