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5升学网小编整理了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时大门类小门类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时大门类小门类是什么意思
在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大门类”和“小门类”这样的术语。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专业大门类指的是高校专业培养的学科领域分类。我国高校专业培养上,按照学科门类共分为13个大门类,分别是:01
哲学、02
经济学、03
法学、04
教育学、05文学、06
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
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
大门类的划分,有助于考生对专业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定位。比如,如果考生对文学感兴趣,可以关注05文学大门类下的具体专业,如
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等。同理,对医学、工学等专业感兴趣的同学,亦可据此进行专业选择。
其次,小门类则指的是大门类下的具体专业方向。比如在文学大门类下,除了05.01
汉语言文学、05.02新闻学等,还有05.03广播电视学、05.04
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方向。小门类的划分更加细化,可以帮助考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职业规划。
因此,在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时,考生应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大门类和小门类的选择。合理选择专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也对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专业大门类与小门类的区分,为考生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方向,使专业选择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合理利用这一分类体系,有助于考生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图解4种志愿填报模式秒懂速学!
志愿填报对即将高考的学子至关重要,选择正确的志愿填报模式和理解录取规则,是确保能被心仪学府录取的关键。本文将详细解析院校专业组与专业(类)+院校两种主要的志愿填报模式,帮助大家轻松掌握这四个志愿填报模式。
志愿填报模式解释及图解
在新高考省份,志愿填报模式与传统不同,主要包括院校专业组、专业(类)+院校等四种模式。下面将对这两种模式进行详细解释。
01 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模式下,考生首先选择目标院校,再从该院校提供的专业或专业组中进行选择。这种模式下,“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一高校对考生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组合。每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多个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例如,小红是一位文科生,她对
北京大学的文学和历史专业感兴趣。选择北京大学作为目标院校后,她在该院校提供的专业或专业组中进行选择,最终确定填报文学专业组。
优点
◾ 院校优先:确保进入心仪的学府,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 灵活性高:在院校内选择多个专业,增加学习和发展机会。
缺点
◾ 专业选择受限:在选择院校后,可能受限于该院校提供的专业范围。
◾ 竞争激烈: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竞争大,需努力提高录取机会。
02 专业(类)+院校
专业(类)+院校模式下,考生首先根据兴趣选择特定专业,然后从提供该专业的院校中选择。这种模式下,首先定专业,再选院校。
例如,小明对计算机科学专业非常感兴趣。他先查找提供该专业的各大院校,根据成绩和意愿列出目标院校,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情况,最后确定填报哪所院校。
优点
◾ 目标明确:明确专业方向,利于规划未来职业。
◾ 兴趣优先:满足兴趣需求,提高学习动力。
缺点
◾ 院校选择受限:成绩较一般的学生可能面临无法进入理想院校的问题。
◾ 风险较大:对专业了解不够深入,可能影响未来职业发展。
了解学科、专业、专业方向的区别,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志愿。关注云高招公众号,获取最新高考资讯。
总的来说,院校专业组与专业(类)+院校填报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兴趣权衡选择。同时,充分了解志愿填报规则和相关信息,做好准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志愿填报方式。
高考报名中的小类别是什么意思,包括什么专业?
65升学网(https://www.65sof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报名中的小类别是什么意思,包括什么专业?的相关内容。
类测试的“类”有什么特定含义,类别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考生报名时怎么选择?
2008-5-9 9:29:08
65升学网
现行的高考也有分类,是按学科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艺术类和体育类。新课改
高考方案
继续保持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的
学科类别
,同时,根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按考试科目和内容分为三类。因此,分类测试的“类”特指考试科目、内容的类。
第一类考试科目、内容所对应的招生院校、专业由现行的第一批招生院校、专业自主选择形成;第二类考试科目、内容对应于除选择第一类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专业;第三类考试科目、内容对应于
高职高专院校
。
对考试科目、内容作如此划分,既是考虑到对以往高校分批招生传统的延续,也是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
在现行高校招生制度中,文、理两大科类内各高校、专业的招生考试科目相同,但在录取时实行分批录取的体制,我省现行分为四批,分别为:第一批—
全国重点大学
等;第二批—一般高校的
本科专业
;第三批—
独立学院
和民办高校本科;第四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其中二批和三批之间是公办和民办的区别,排除这个因素,实际上可以分为三批,即:全国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因此,新高考方案把考试科目、内容分为三类,与现行高校招生录取的分批基本对应。
无论是现行招生制度的分批,还是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分类,其划分的主要依据都是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差异。对我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这三类院校与现行招生录取中全国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分批总体上大致对应,新课改高考方案的三类也基本上按此划分。
考生在报名时自主选择报考的类别,也可以跨类兼报,比如兼报一、二两类、二、三两类,在理论上也可以三类均兼报,但在实际选择中不作鼓励。不同类别中名称相同的科目采用相同的试卷。考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长作出科学的选择。
以上就是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时大门类小门类是什么意思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65升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65升学网:
www.65soft.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